很多時候耳聾并不被大家重視,一般聽不清什么的就隨他去了,等到真的聽不見了的時候才注意起來,才開始佩戴助聽器。耳聾后佩戴助聽器一定要盡早,但大家卻對聽力健康并不重視,特別是一些老年人,感覺聽不清了也就是有點耳背,說話聲音大一點就好了,完全沒必要佩戴助聽器,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戴了助聽器后不美觀,會別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,實際上都是你想多了,沒那么多人關注你的,心態(tài)要放好。

哪些情況下需要更換新機?助聽器的使用壽命一般是5-8年,也講了如何延長助聽器使用壽命,但助聽器終有“壽終正寢”的一天,我們該如何判斷是否需要更換新機呢?通常為以下幾種情況:1. 助聽器內部零件老化,頻繁出故障。2. 聆聽場景發(fā)生變化,無法滿足需求。3. 聽力出現(xiàn)變化,聲音強度無法滿足。4. 助聽器年份過于久遠。目前市場上不斷有新品上市,如果想體驗更好的聆聽效果,也可以換機,但換機前建議咨詢專業(yè)的驗配中心得到更專業(yè)的信息,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哦。

戴上助聽器,并不是萬事大吉了。開始戴助聽器時,會不習慣,不舒適,尤其是聽力下降已持續(xù)一段時間的朋友,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。這個過程一般是1~3個月。第一步,戴上助聽器,音量適宜,聽聽自己的聲音,聽聽周圍生活中各種熟悉的聲音。第二步,適應了小范圍內的聲音后,可試著聽大范圍內的聲音。第三步,去適應各種場合聲音。原則為:先單調,后嘈雜;先室內,如廚房、客廳等,后室外,如菜場、商場等;先短時間配戴,慢慢適應,逐步延長時間,直至整天配戴。

助聽器的結構:(1)麥克風: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。(2)放大器:增加電波的強度。(3)接收器:剛好和麥克風相反,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。(4)電源:小型電池。(5)外殼:保護內部結構。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,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,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,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,而感覺到聲音。為聽障者帶來很大便利。以上便是為大家介紹的的助聽器的種類和結構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!

一定要自己親自試戴助聽器,體會一下助聽器的感覺。一般來講,如果戴上助聽器,音量放到適中,能聽清一米以外的普通講話聲,這就初步說明有效果。決不能圖方便,托別人去帶一個助聽器來用。例如,有的子女孝敬父母,從國外帶個價格不菲的助聽器來,但事實上配戴效果往往不佳。選用盒式或耳背式助聽器的朋友,可以選做耳模,這樣既能有效地防止助聽器反饋嘯叫,又能改善和加強助聽器的聲學效果,提高聲音的清晰度。